南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西起人民大街与朝阳区相接,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连,东临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南至新立城镇、永春镇、双德乡边界与净月开发区、朝阳区、高新开发区为邻。经过9次区划调整,辖区面积由497平方公里锐减为80.95平方公里,是长春市面积最小的城区。共辖13个街道、1个乡(镇)、7个行政村、69个社区、665个网格。户籍人口约48.8万,实际居住人口约65.77万。
南关区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春市的历史发祥地、文脉所在地、百年商埠地、红色基因发源地和行政中枢,也是未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中心城区。与其他城区相比,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发展历史最长。清道光年间就形成了方圆几百里内最大的村镇,1825年“长春厅”迁址到此,形成了长春市的雏形,历史上素有“先有南关、后有长春”的说法。二是城市化率最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南关区实现了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市一元结构的转换,绕城高速以北区域已基本完成全域征收,绕城高速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永春生物医药城布局南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三是功能分区最鲜明。南关区既是老城区,又是新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卫星路为界线,“南北联动”“新老融合”的发展格局。北部老城区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是长春市百年商埠地,传统商贸业态丰富;也是长春最早的建城区域,市场主体多、老旧小区多、宗教场所多、特殊人群多。南部新城区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是长春市规划建设的城市新中心,也是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核心区,集聚着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等高端商务楼宇24座,远大购物中心、钜城华億广场引领消费集聚,现代服务业发展日新月异。四是服务业占比最大。南关区作为长春市的中心城区,以金融业为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截至2025年一季度,三产比为0:3.9:96.1,二产基本为建筑业、8户大型供热企业、1户燃气企业和1户食品加工企业(鼎丰真),服务业已成为绝对优势产业,拥有省级以上金融机构总部39户,分别占省、市同级机构的43%和45%,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49.7亿元,税收达到3.36亿元。五是楼宇经济发展最优。全区共有商务楼宇65座,总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已填充264万平方米,填充率75.4%,税收超亿元楼宇5座,税收超千万楼宇23座。我区商务楼宇利用1.07%的土地资源,贡献了32%的本级税收,承载了29.5%的“四上企业”和近10%的市场主体,商务楼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克难实现549.2亿元,实施重点项目62个,万龙商业地块、“一站一所”等停缓建项目破难重启,华润中心主体封顶,华为吉林总部、南溪智融等重大产业项目完工投产,引入华为伙伴企业43家,楼宇填充率提升至75.1%。首个区属科创产业园开园运营,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实现4.9亿元。动植物公园逐梦西游营收超3200万元,万象城单体销售额达到30亿元。投入2.98亿元,全面提升139个老旧小区环境。区第三、第四实验学校建成投用,吉大二院南关医院挂牌开诊。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2万项,阀管改造实现“动态清零”,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获国家消防救援局肯定。
2024年,南关区全口径财政收入528468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04392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176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截至2025年6月,南关区全口径财政收入216506万元,本级可比51204万元;完成预算的63.2%,高于序时进度13.2%,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3.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480万元,完成预算的49.8%,低于序时进度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1.8%。
2025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区级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十五五”期间,南关区将锚定国家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对标市委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求,综合考量南关发展实际,推动实施“六区一高地”发展战略,即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品质高地、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区、文旅消费活力区、科技创新实践区、治理效能典范区、服务发展优质区、宜居宜业生态区。“十五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770亿元,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