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反复研讨,精心设计,制定实施一系列抓稳促保举措,打出加速经济回暖“组合拳”,在全区上下迅速形成全面发力、全区铺开、全域行动的良好局面,确保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一、设定“三个维度”稳保工作目标
一是严格落实惠企稳企政策,确保“有市场”,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加快恢复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坚持扶大助小,确保“有质量”,深入实施“专班抓项目”和“万人助万企”活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三是坚持就业优先,确保“有活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扩大就业并举,把保障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提高政策精准性、工作实效性。
二、打造“四位一体”包保服务队伍
一是确立经济主管部门为全区“领包”单位,负责分解落实重点包保任务,组织各包保单位集中研究改进工作办法;二是确立属地街乡为辖区“总包”单位,对包保企业进行属地化服务,发挥联系企业、经济主管部门和行管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确立行管部门为领域“分包”单位,对包保企业进行行业指导和扶持,提供专业化、政策性的帮助;四是确立“四所一队”为辖区“助包”单位,组织各街乡市场监督所、税务所、司法所、派出所、执法大队“四所一队”,配合属地“总包”单位开展涉及自身业务职责的服务工作。
三、开展“五个率先”专题服务活动
一是率先开展促销服务活动,引导重庆路、永春路、大马路等商街、商圈发展“夜经济”;二是率先开展融资服务活动,组织“政银企对接会”、银企“点对点”服务、融资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金问题,降低企业金融风险;三是率先开展人才服务活动,结合“暖流计划”,细化落实国家、省市人才就业政策;四是率先开展“减税降负”服务活动,开展国家、省市各类“减负”政策线上宣传活动;五是率先开展“暖心”服务活动,对沿街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进行入户走访服务和个性化贴心帮扶。
四、建立“八类内容”助企帮扶清单
一是建立重点税源企业清单,对接重点税源企业;二是建立服务业企业清单,编制重点服务业企业台账,预测、监测企业运行情况;三是建立商贸业企业清单,帮助企业在经营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建立规上工业企业清单,实时掌握企业经营困难,破解发展瓶颈;五是建立建筑业企业清单,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六是建立金融和上市企业清单,协调金融机构对辖区内企业开展融资服务;七是建立科技和新兴企业清单,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八是建立商业综合体和商(市)场清单,帮助全区企业填充闲置商务商业空间。
优化服务助发展 政企同心渡难关
南关区鸿城街道按下经济发展“快进键”
南关区鸿城街道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依托“鸿助汇”服务项目平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整合资源、下沉服务的方式、全力促进街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一、优化环境,立足当前谋长远
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地方版,一是通过建立包保制度、例会制度、专员制度等多项服务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政策引导;二是以企业诉求为导向,通过上门直送、线上推送等方式,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和领会上级单位的决策部署和优惠政策;三是通过对商务楼宇的形象宣传,构建楼宇产业的生态链,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入驻,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楼宇知名度;四是通过指导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稳住并留住税源,减少和防止税源收入较好的企业外流;五是双向出击,在发展新企业的同时,也加强与外迁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争取外迁企业“回巢”发展。
二、多措并举,防疫复工两不误
在对抗疫情期间,南关区鸿城街道坚持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打赢、企业复工同样不能输的原则全力以赴助力企业复产复工。通过清单对接机制,采取点对点走访和电话追踪、微信沟通的方式,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的复产情况及其迫切需求,做到企业产能清、空岗人数清、问题困难清。在对接上级部门帮助解决困难的同时通过成员单位的清单相互认领,“抱团式”服务,实现企业互帮互助,共克时艰。此外,鸿城街道联合南关区卫生监督所、鸿城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社区共走访指导企业582户,为37户重点企业送去防疫物资,签订复工承诺书,详细检查企业复工后疫情防控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保障返岗员工健康安全。
三、资源共享,守望相助共发展
鸿城街道启动了“鸿助汇”项目以来,依据辖区企业自身特点,形成了特有的、稳定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企业有了守望相助的联盟伙伴,激活了鸿城街道存量的经济实体。运行至今,大家共建、共助、共享,组织线上理论宣讲、政策讲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9次,企业之间已对接服务需求31项。成员单位借助鸿城街道的社区社会组织学校开展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6次,拓宽了企业公益事业发展渠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