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利用智能手机、网络电话、微信等互联网通信工具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给国家和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防范电信诈骗意识,提高辖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各类网络电信诈骗活动的识别度,预防和减少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切实保护人民财产安全,以如何让群众守好居民的“钱袋子”为切入点,探索创新反诈工作方法,用实际行动为群众筑起一道反诈“防护网”,切实提升群众自身安全防范水平。
一是统筹安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
鸿城街道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多次召开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专题会议,部署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对反诈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层层压实责任,推动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干部和辖区内居民的防范意识。街道联合南岭街派出所和统筹志愿者,同时将反诈宣传与网格工作合力推进,强化法治思维,注重综合治理,坚持群防群治,让反诈防骗主题宣传进小区、进企业、进家庭,切实减少辖区诈骗警情的发生。
二是线上线下齐发力,营造浓厚氛围。
鸿城街道线上线下同发力。线上,利用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宣传银行卡、电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防范电信诈骗及保障用卡安全等知识。线下,在辖区5个社区分别设立反诈骗集中宣传点。通过组织志愿者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口头讲解等方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是陷阱”,让居民直观的了解到诈骗手段和预防知识,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提高识骗防骗的能力。在吉林银行振兴支行,街道工作者和银行工作人员结合银行领域内典型信用卡类诈骗、刷单类诈骗、投资类诈骗以及代办银行卡等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诈骗案例的形式、特点,引导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及时甄别,切勿贪图高利诱惑,防止陷入骗局。在欧亚超市、盛世超市等辖区企业,工作者和志愿者统一穿着红色马甲,将反诈宣传手册发放到居民手中,对宣传手册中的网络诈骗的各种案例进行讲解,使过往居民更深入的体会到防诈骗对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掌握很多实用的防诈骗小妙招,更好的掌握防诈骗技能。
引导居民增强防骗意识,不贪图小利,不盲目汇款,做到个人信息不泄露、不明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转账汇款多核实。力求辖区内群众拥有“火眼金睛”,预防诈骗案件的发生,切实提高群众反诈意识。
三是强化多部门联动,密织反诈防护网。
鸿城街道联合南岭街派出,以社区为辐射点,举办预防电信诈骗专题讲座,来自南岭街派出所的王铭宇警官从“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开始讲起,电信网络诈骗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虚构事实,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骗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王警官介绍了长春市2021年被害人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结合典型案例,向群众详细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特点以及防骗技巧。同时,民警还现场模拟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教授大家如何应对诈骗电话、短信及信息,切实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巧用网格长入户主线,网格长利用上门走访居民和重点企业,深入校园、企业、商场超市等区域张贴反信息诈骗宣传海报、派发宣传资料,让反诈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利用小喇叭特别录制了反诈“顺口溜”、防骗温馨提示等内容。一边组织“三长”、协管员、志愿者拿着“反诈小喇叭”走街串巷,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一边在人流量较大的店铺附近设置固定播放点,循环播放反诈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街道号召广大居民群众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设置自动来电来信预警,对可疑网站、微信号、账户、APP自检筛查,筑牢自身安全屏障。尤其提醒老年人、学生、农民工、无业人员等群体看到不认识的电话号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牢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泄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贪小便宜吃大亏”。告知群众对有关中奖、理财、家人受伤及冒充公检法等内容的电话、短信、网络消息和链接,不可盲听盲信,提醒大家保护好家庭及个人的身份资料,不要向陌生人透露银行账号等信息,防止受骗。
鸿城街道自开展反诈宣传工作以来,累计群发短信3200余条,张贴、发放警示海报500余张,通过各类信息群转发防骗视频700余条、图片1100余次,自制反诈小视频5条,利用美篇发布信息8条,切实帮助群众守好“钱袋子”、筑牢“防火墙”、织密“防护网”。
信息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反信息诈骗工作仍在路上。在下一步工作中,鸿城街道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强化问题导向和民意引领,持续发力,不断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将继续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同时加强普法宣传,织密反诈防护网,全力构建“全民反诈”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为建设平安南关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