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政府工作报告

南关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23-01-01 11:33 来源: 南关区政府办
【字体: 打印

 

 

——2022年12月23日在长春市南关区

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区长  孙冠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南关发展史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极为关键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同心同德战疫情、谋发展,惠民生、守底线,强作风、保安全,在对标争先中推进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稳字当头、科学施策,克难求成稳住了经济大盘。聚焦“止跌、回升、增长”目标,强化“复市、助企、提效”举措。政策供给及时精准。全面承接上级助企纾困政策,及时出台42条区级惠企举措,累计减免缓退各类税费超10亿元、兑付房租水电补贴2305万元,惠及市场主体5.8万余户。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50余次,实现融资3.5亿元。保税增收效果明显。实施税源保护计划,24家规模以上企业贡献全口径税收5800余万元。开展财政增收行动,2家市以上重点金保企业在区设立子公司,本级税收贡献1.5亿元以上。全年预计区本级财政收入实现8.2亿元,税收占比超过91%,总量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项目支撑作用突出。发行债券项目10个,到位资金6.44亿元。解决华润中心工人闭环管理等问题100余个,5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创新“1+2+4”项目推进体系,华为吉林总部等省市品牌项目启动建设,远大购物广场等重点产业项目即将投产,全区商务楼宇已达62座。招商储备积极主动。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6次,签约平安集团等优质企业5家,全年利用内资119亿元。谋划储备万象汇等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消费拉动成效显著。重庆胡同特色街区改造完成,与活力城、亚泰富苑等综合体形成良性互动。宽城子历史街区项目进展迅速,以文庙为中心的特色文旅业态日臻完善。打造恒兴头道街等4处特色夜经济。发放消费券200万元,撬动消费1500万元。经济运行筑底企稳。对标5项市级“赛马”任务,围绕36项区级核算指标开展运行监测。依托楼宇专班,强化“巡街扫楼”“营收比对”,挖掘“四上”入库企业35户。深化“万人助万企”,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20%以上,预计全年完成100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梯队,带动经济止跌回暖,地区生产总值始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年来,我们改革创新、依法行政,蹄疾步稳增强了发展活力。坚持“只有更好”的营商理念,加快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改革成效持续显现。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一件事一次办”,808项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时限同比压缩5%。优化国有资产投资运行模式,区属平台公司挂牌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不断巩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强化数字赋能,“一码通办”掌上平台获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签批肯定。在全省率先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23项“不间断”政务服务。兑现奖补资金4522万元,市场主体接近12万户。信用体系持续健全。归集信用信息2400余万条,为68户企业修复失信。深化“信用+金融楼宇”场景应用,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获评长春市信用示范园区。全面推广“信易贷”,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500余万元。法治建设持续完善。深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以“八五”普法为契机,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主动接受司法和审计监督。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高标准办结代表建议200件、委员提案245件。创新活力持续释放。落实人才新政,向675名高端人才发放奖励资金700万元。2人获评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举办人才引留和校企交流活动53场。依托南关科创中心,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5条,转化各类科技成果20个。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共同申报省级项目2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们精雕细琢、建管并重,锲而不舍提升了城区品质。对标“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突出精细化、品质化主题主线。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全力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6项问题,立行立改柴户张暗渠等3处不达标水质。投入5018万元进行“一厂一策”改造,49个小区和单位的雨污合流顽疾彻底解决。落实“四长”协作机制,累计巡河9040次。治理豚草94万平方米。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高质量完成绕城高速以南17.8平方公里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南八一单元、滨河东单元详细规划相继获批。158.8公顷基本农田调出事宜已提报国务院审核。调整用地规划9处,整理存量用地55宗,释放土地256公顷。征收难题逐个攻破。吉大小区等8个棚户区征收工作有序推进。影响人民大街下穿多年的瓶颈问题彻底解决,永春污水处理厂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伊通河南南段征收进入收尾阶段。轨道交通5、6、7号线征收堵点均已突破。全年完成征收335户,交付净地92万平方米。城市建设提质提效。亚泰大街南延全线贯通,高速新南口全面通车。东莱北街等2处行人过街天桥即将交付使用,8个批次交通综合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全面落实林、田长制。光明公园等3所公园加速建设。新植补植街路67条。投入2.9亿元对5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居民2万余户。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开展城乡环境秩序百日攻坚,升级改造早市5个,15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减量80%,装修垃圾不落地实现区域全覆盖。整治“城市乱象”5213处,拆除违建2.3万平方米。全市城市管理执法中队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一年来,我们严守底线、防微杜渐,恪尽职守维护了安全稳定。紧盯“发展要安全”要求,坚决扛起守土有责的政治担当。全力保证安全生产。深刻汲取“9·28”等事故教训,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攻坚”行动,起底风险隐患2.8万项,整改户外广告牌匾760块、违规使用醇基燃料企业222家,重点巡查在建工地69个,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治理“小公寓”542户。整治自建房安全隐患474处,工作成效获国务院安委办、住建部高度肯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国家交办的两批次144件重复访案件全部上报化解。二十大期间,实现进京访“零登记、零滞留、零非访”。区信访局获评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单位。建立“三级治欠”机制,为5197名劳动者追回薪资7309万元。突出“三调”联动,全区无民转刑案件发生。全力夯实廉政基础。坚决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四风”纠治成效明显,树牢“严新细实”新风。全力应对风险挑战。聚焦“三保”底线,压减非刚性非必要支出9084万元。积极应对“保交楼”隐患,恒大御景和大众理想城市1654户房屋在全市率先顺利收房。刑事破案率同比提升48.36%,电信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30%。成功抵御8轮强降雨天气,始终保持城市正常运转。

一年来,我们以人为本、践行践诺,不遗余力增进了民生福祉。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政府头等大事,时刻关注群众安危冷暖。基层治理和谐有序。持续推进全域城市化,增设4个社区,增加39个网格,增配76名社区工作人员。大幅提高社工岗薪资待遇。高效完成社工站(点)建设试点任务,代表长春市在全省做经验交流。3家单位获评“全市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生保障兜底有效。筹集资金1.83亿元,完成57项民生实事。为自由花园等6个小区加装电梯。组织“金秋招聘会”等就业活动53场,新增就业1.2万人。拓展“三级救助”模式,为4453名特殊群体发放救助资金7004万元,区救助中心被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搭建省级“文养结合”养老载体14个,东风社区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会化拥军模式在全市推广。成功举办第八届残疾人代表大会。社会事业稳中有进。新兴学校竣工交付,新增优质学位1590个。建成4所区属公办园,公办学前学位达到4170个。3所“公参民”学校完成划转工作。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50件。提升基层医疗保障能力,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完工,5家中医综合服务区改善升级。《南关年鉴》2021卷获评省一等奖。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尤为难得的是,面对来势汹汹、连番冲击的新冠疫情,我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全面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建立了穿透式、扁平化的指挥运转体系,各位区级领导带队冲锋、驻防一线,扑火队、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等抗疫人员不眠不休、坚守鏖战,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解囊相助、投身抗疫,各方支援力量不畏严寒、千里驰援,先后打赢了艰苦卓绝的疫情防御战、阻击战、攻坚战和保卫战,切实守护了辖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非经过不知难,越是艰辛越向前,正是我们上下同心,战胜了一次次疫情之考,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南关担当。

同时,人防、武装、工会、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和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2022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我区“十四五”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回顾这一年,全区上下紧跟紧随、深学笃信的忠诚令人动容。在区委的统筹带领下,我们积极响应、广泛发动,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用有力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了南关的政治方向。回顾这一年,全区上下矢志发展、逆势图强的奋斗令人难忘。各街乡、各部门、开发区夙夜在公,各司其职,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用占全市主城区不到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超过20%的GDP,为省市经济复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南关贡献。回顾这一年,全区上下奉公为民、谨守底线的意识令人感动。我们尽财力上限办好民生实事,尽全部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尽最大诚意回应信访诉求,切实兑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誓言,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全面践行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殷殷嘱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统筹推进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协同奋进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的结果,是一批有志在南关发展的企业家和经营者栉风沐雨、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和参与南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奋斗目标

 

综合研判,2023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将面对“危机并存、危中有机”的总趋势。从宏观形势和区情实际上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宏观下行、复杂多变的形势;疫情反复冲击对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尚未完全恢复。我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近限导致的新兴产业和新建项目落位困难日益凸显;市场预期转冷带来的传统投资萎缩和消费疲软,对我区支柱产业造成的冲击亟待转型解决;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在发展中维护安全稳定,在稳定安全基础上推动发展的压力较大,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直面。从战略机遇和比较优势上看。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和未来5年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的最大底气和行动指南。“东北全面振兴”“一主六双”“六城联动”等宏观战略和发展布局,必将带来更多的资源汇集和政策红利,是我们谋划发展、借势腾飞的最大平台和历史机遇。高度的城市化和丰富的楼宇资源,是发展总部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中心城区的首位优势和“两纵七横”的交通枢纽,是南关融入和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有力支撑;区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及70万新老南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有利的制胜因素。

各位代表!努力抓好落实,积极破解困难,稳步求得发展,致力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努力方向。面对诸多挑战和历史机遇:

——我们将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实践意义,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领政府系统上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确保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在南关落地生根。

——我们将竞进有为谋发展。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努力从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远景中凝聚发展共识,充分理解大国经济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回旋空间,坚定必胜信念;努力从省、市和区委全会精神中保持发展定力,立足省域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和“一揽子”政策取向,谋定工作思路;努力从行政中枢、文教中心、商贸集聚、治理集约等比较优势中锁定发展支撑,全力以赴将区委“五区协同”的战略谋划,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我们将主动担当促转型。认真审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老问题,科学理性、实事求是面对产业单一、空间受限等积累性矛盾,对标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部署,解放思想、主动求变,持续放大“服务业立区”这一最大区情实际和辩证发展优势,全力为省市汽车制造、现代农业、医药健康等核心产业,提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保障,切实扛起“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的使命。

——我们将唯勤唯实增效能。全面辩证、立足长远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稳步推进“一主三双六大街区”空间布局,以土地资源整理释放为先导,以主干路网推进贯通为基础,以品牌项目落位投产为依托,以楼宇空间填充盘活为路径,以高端商务、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为抓手,向轻资产、低能耗、高效益、利长远的产业链、价值链顶层业态进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围绕区委的总体要求和我们的分析研判,明年的奋斗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六城联动”发展布局,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抓好经济增长、改革创新、民主法治、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六城联动承载区、内涵发展样板区、改革创新引领区、社会治理先行区、幸福生活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南关而团结奋斗。

 

三、2023年政府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区“十四五”规划和区十四次党代会发展部署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综合各方面因素,明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区本级财政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围绕预期指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10项工作:

一是抓统筹、谋布局,南北联动优化空间资源。做好土地使用顶层设计,推进城区腾笼换鸟和闲置地块开发,是应对发展空间受限的必由之路。立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辩证思考绕城高速以南区域控制性详规后续优化工作。依据国家“三区三线”划定及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力争增加建设用地200公顷以上。优化“南八一”“滨河东”两个单元详规。利用抚长高速人民大街出口南移契机,释放人民大街两侧商业空间,超前谋划芳草街、南湖中街两侧土地开发,通过招商选商提升商业用地指标。围绕项目落位开展绕城高速以南部分区域征收工作。全力解决瓶颈问题。积极协调市里加快吉高集团征收进展,尽早释放“西北塔楼”土地资源,破解和美路、甲二路对接贯通难题,带动全区18条(段)、1.7万延米路网加速建设,畅通经济发展“脉动力”。促进现有块状资源连片开发。重点推动审计厅、宏达商贸城等5个较大面积夹馅棚户区地块挂牌摘地,统一纳入市级城市更新计划。同步推进东大广场、新民胡同、伊通河棚改及关联地块的征收工作,力争释放土地资源500万平方米。尽快启动“八一水库东地块”和“人民大街东地块”招拍挂程序,为重点项目落位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抓谋划、优服务,坚定不移加快项目建设。坚持将项目谋划和推进质量作为评价各责任单位工作质效的核心指标。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精准承接国家政策红利,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债券项目全员谋划行动,重点做好民生大厦的包装工作,全年发行专项债和一般债项目10个以上,弥补民生弱项和城建短板。强化债券项目可行性复核和支付进度监督,形成更多投资支点。加大项目建设保障。发挥项目指挥部和“双秘书”机制作用,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积极破解银河一英里西段释放、专项债地块土地性质调规等节点问题。专班保障华润中心等4个冬季不停工项目加快建设,提前做好京哈高速长春服务区等9个新建项目的开工准备,确保4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按时序开复工。加大项目监管调度。聚焦项目“三率”,探索建立常态化监管、调度、服务综合系统。全力协调吉高集团分公司迁至我区。对标“松山湖”建设华为产业园。做好9个新建项目的入库入统工作,加强设备购置监测,确保投资颗粒归仓。

三是抓对接、促落位,精准发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把扶商落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后城市化、轻资产化选商择资。重点向职业教育、文旅康养等群众需求大、社会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发力,向数字金融、研发结算等符合中心城区发展规律,具备黏性效应的蓝海领域进军。探索建立企业落位论证机制,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围绕产业方向、竞争环境、发展空间等层面,做好企业尽职调查和市场前景评判,增加投资落位成功率。围绕产业化、总部化集商聚资。发挥华为吉林总部虹吸效应,盘点产业链配套企业,谋划填充千亿级科技产业园区。聚焦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进行产业招商,梳理龙头企业、总部机构,编制精准招商目录图谱,引进更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使南关成为规上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地,让服务业成为推动南关发展的主力军。围绕项目化、效能化招商引资。对33个储备项目进行跟踪对接,及时解决“教改商”调规和成本平抑等问题,力争5个意向签约项目落位拿地即开工。抢抓央企外迁、一线城市产业转移窗口期,全年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10场次,洽谈项目不低于60个,签约落位项目30个以上,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四是抓转型、聚特色,多措并举提升消费层级。抢抓“新兴消费城”建设契机,推动传统服务业重焕生机、新兴服务业落位生成。引导历史文化与体育文旅互动。加快实施宽城子历史街区项目,谋划打造桃源“崇德门”特色街区,联动激活沿伊通河、亚泰大街区域内道台府、清真寺等历史记忆。串联长春体育中心、工人体育馆等体育休闲路线,设计雕塑园、南溪湿地等园艺玩赏攻略,培育“都市旅游休闲目的地”。引导线上选购与线下体验互联。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样板,打造3个网红基地,带动电商直播、线下体验、同城配送等沉浸式消费模式。积极参与进博会等营销展会。组织召开鼎丰真等百年品牌推荐活动,邀请人气主播打卡体验全区文旅餐饮等消费热点。利用节庆假日等消费节点,有序打造夜经济,梯次发放消费券,倡导商户联合促销,提升非刚性消费。引导传统商圈与新建商街互促。扩大“舌尖上的重庆胡同”影响力,推进重庆路商圈东延辐射,带动永春路、大马路传统商圈同步升级。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商业综合体,全力引进元宇宙数字经济、首店经济、驰名品牌,打造全省高端消费“制高点”。引导钜城华億广场业态提升,推动远大购物广场投入运营,加快“银河一英里”东段施工进度,联动发展立体商业,带动商街接驳升级,打造长春市南部新城区域核心商圈,推进中心城区消费迭代增效。

五是抓填充、强效益,专班跟进做强楼宇经济。“立体”经济和产城融合,是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全面盘活楼宇资源。借鉴杭州发达地区楼宇经济先进做法,顶格配置楼宇专班人员力量。开展常态化、专业化“扫楼行动”,精准掌握62处商务楼宇的运行模式、填充占比和发展方向。加快建立电子化、立体化的楼宇地图,集成闲置资源、配套政策等楼宇信息。动态更新楼宇企业台账,通过“税收比对”,推动效益回归。全面构建楼宇生态。以人民大街为核心试点成立金融产业楼宇联盟,促进企业集聚化入驻、楼宇差异化发展。复制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主导”的楼宇发展模式,鼓励法律咨询、注册办税、人才供给、贷款融资等服务机构常驻楼宇,提供全周期、综窗式服务。放大交通路网对“同线”楼宇和商圈的“联通”作用,带动商业集聚。全面提升楼宇能效。提前跟进鸿泰瑞景二期等在建产业项目运行和招商工作,引导企业自持运营、整体招商。推广瑞禧商务中心三方楼宇运营模式,提升老旧楼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适时组织楼宇经济交流推鉴会,扩大我区楼宇发展影响力。推动商务商业楼宇填充率提升至75%,纳税超亿元楼宇达到6座,为高端消费集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提供平台载体,加速打造六城联动承载区。

六是抓改革、重创新,千方百计激活发展动能。实施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以诚待商、以情促商、以法安商,是融入市场经济、推动转型升级的捷径。加大改革力度。参照“合肥模式”做强国有投资平台,在基金投资、国资运营等领域加快市场拓展,撬动社会资本。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与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挂钩机制,通过调剂、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强化7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综合管理,推动27处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务实利商惠企。建立群众打分政务服务、企业评议营商环境有效机制,丰富“一码通办”应用场景,拓展“24小时自助服务区”基础功能,扩大政策“免申即享”范围。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力度,引导驻区金融机构与政府共建“信易贷”平台和“金融超市”。评选诚信企业、示范商街和社区。强化科创优势。改造区人才创业中心,制定区人才新政3.0版本,兑现各项人才奖励。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不少于100户。构建“政产学孵金”创新体系,发挥“南关科创中心”平台作用,帮助科研人员和科技项目找到资金、对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改革创新引领区。

七是抓基础、提品质,精益求精做优城市更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尊重群众主观能动性和真实需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突出精致化提升。制定绕城高速以南国土绿化方案,做好红石砬子山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实施13个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强117个入河排口规范化整治,杜绝水体劣变返臭。大力整治噪声扬尘、餐饮油烟等环保督察举报集中领域。突出精品化建设。开展夹馅棚户区征收攻坚,力争9个剩余地块年底“清零”。抢抓全市城市更新机遇,开展12个更新单元规划编制,与市级平台公司联合梯次开发。滚动改造76个老旧小区、68处二次供水泵站。突出精细化管理。落实“城环集团”体制改革,成立区级环境服务公司。完成区垃圾转运服务中心收尾工程。推进垃圾分类、装修垃圾不落地。建立“路长”责任制试点。加强城市乱象治理,力争毁绿种菜和违规道路挖掘双“清零”。开展“幸福小区”创建,推动251个老旧小区向专业化管理过渡,为打造内涵发展样板区提供有力支撑。

八是抓基层、增效能,全力以赴提高治理水平。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增强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载体。畅通社会治理渠道。强化大数据支撑,依托“一码通办”,实现全民参与、主动治理。成立社区慈善基金,培育更多社区社会组织。加强政务公开,及时回应“12345”“互联网+督查”等民声关切。提升网格管理效能。科学调整行政区划、增设社区网格,补齐基层服务短板。完善“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考评结果与网格长绩效考核挂钩机制,通过提高绩效工资比重、开展“七位一体”考评和黄灯预警,提升网格长工作积极性。完善平安体系建设。贯彻国家和省市防疫政策,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社区医疗建设,倡导健康卫生的生产生活方式。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原则,一体推进燃气燃料、食品药品、工地学校等领域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建立未成年人保护“1+3+N”工作模式。全力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坚决遏制金融领域犯罪。加强矛盾化解能力。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建各级各类调委会14个,打造金牌基层调解组织1个。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完善“10分钟法律援助圈”,引导企业和个人依靠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坚持“事要解决”的信访工作目标,保持积案和初访化解率均在90%以上,全面打造社会治理先行区。

九是抓均衡、补短板,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服务民生是发展的根本落脚点。聚焦保障民生投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支持民生领域资金需求。谋划2023年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坚决兑现6大方面、53项民生承诺。全面压减“三公”经费和非刚性财政支出,确保民生领域投入占比区级总支出不低于80%。聚焦富民增收任务。坚持就业优先,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探索建立正规化零工市场,促进灵活就业、以工代赈。保持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下,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确保开工项目监管率、立案登记率均为100%。动态监测低收入人群,拓展“精准救助”范围,建设社会救助标准化试点。聚焦普惠民生需求。全面提升1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59家社区日间照料站的服务水平。推动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保障能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复审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第三、第四实验学校,推动实验校二期项目竣工交付。落实“双减”政策,丰富课后托管服务,务实打造幸福生活示范区。

十是抓勤政、守初心,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奋进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建设新南关迫切需要我们展现新作为。要建设学习型政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课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正确的学习观,更新知识体系,克服本领恐慌,切实增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要建设法治型政府。落实常务会学法制度,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全力推进“八五”普法。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最大限度压缩执法自由裁量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要建设效能型政府。坚持重行务实,坚决纠治“四风”。落实督查督办机制,推进权责制度化、运行高效化。落实“五化”闭环工作法,时序完成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四个服务”走深走实,加速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效能型转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让广大党员干部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干事业,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要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强化预算支出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推进监察巡察和审计监督全覆盖,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政治生态,为全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基础保障。

各位代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扛起责任担当,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真抓实干的作风,为加速现代化新南关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