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清单目录 > 议案提案

关于面对现实全面做好社区养老工作的建议

时间: 2018-06-20 15:32 来源:
【字体: 打印

  代表姓名:于长水 

  工作单位:吉林省安保智能建筑开发有限公司 

  标    题:面对现实全面做好社区养老工作的建议 

  内    容: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已成为共识,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等问题,社会负担加重,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每年我国养老金的支出都在增长,平均每年增长高达22.84%。养老金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且支出增幅也远远高于收入增幅,这势必给国家财政带来严峻的挑战;从医疗保障制度上看,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全球人口发展趋势表明,人口老龄化将重塑21世纪的世界。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的保障功能持续弱化,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正在呈现。我们的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 

  面对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对于我们社区的总体状况,做好养老业就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感到养老产业是一个“大金矿”,从某个角度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是边富边老,所以老人消费的前景大好,我们要通过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促进我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并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新需求。如果把养老事业仅仅看成是一项福利事业,那么就看窄了,看偏了,也就看成负担了。 

  我认为发展康养产业要走出“把老人养起来”的这个思路误区,要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和老年人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从60岁到75岁,很多老人还有一段能力释放期,大都在15年左右。如果把这些老年人的能力释放出来,那么养老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从需求角度来说,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旺盛,但是房价高、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变差的城市环境并不适合养老;从供给角度来说,乡村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在提高,此外乡村的资源环境好,对老年人有着天然吸引力,由此可以拓宽思路,在具备条件的乡村构建养老园区,引领养老事业良性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大部分早在50年前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因此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正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波及许多领域的重要趋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打好基础,为我辖区建设打造增长点。  

  照顾长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完善的体系应当为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意愿的老年人提供持续照料服务。应能破解养老照料的难题,减轻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压力,为长者提供舒适的环境,高品质生活。 

  如何构建既经济又有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政府既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又不能大包大揽,应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该系统是在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趋弱化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提供的有关服务的形式、制度、政策、机构等各种条件;一般不包括物资和经济供养内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指老年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养老服务体系既包括家庭提供基本生活设施和生活环境,也包括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条件。 

  二、家庭养老服务体系 

  家庭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延续数千年的养老服务支持系统,是儒家文化“孝”的强调,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的义务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服务提供者主要是由老年人本人、配偶、子女,以及亲朋好友。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怀,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仅仅依靠家庭养老服务系统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是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群体,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 

  四、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是指政府、社会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和市场性(赢利性)养老服务有支持意义的各种形式、制度、政策、机构等方面所构成的系统。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具有一定和较高幸福指数的享受服务。 

  综上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以及消费养老、住房养老和推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以提供具有适宜的基本养老服务。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群体,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的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重点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低收入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对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于长水代表: 

  您在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面对现实全面做好社区养老工作》的建议(第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养老服务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中之重。国家在近年来为了提高扩大养老服务能力出台了较多的相关优惠政策,我区也在按照中央、省、市的政策精神不断增强我区的养老服务能力。 

  现我区养老服务模式共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类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区都在有序发展并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解决了我区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上,我区已经打造出2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中招揽社会上有能力有想法的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他们的理念和经验分别打造出各具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我区还将继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规模和数量,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区将会继续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种类,开拓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增强这区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我区养老服务水平。 

  我区在拓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同时,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也在持续发展。现我区共有养老机构17家,总床位数已经达到1415张,同比去年增长了578张床位。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也随着新的社会组织进驻而不断增强。 

  南关区民政局 

  2018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