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服务在我国农村、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社区服务也是衡量和谐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阶段社区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权限尚未明确
社区服务作为弥补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管理缺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及民众的高度关注。但目前社区管理中“政社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街道管理层面,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职能集于一身,其直接后果就是现有社区管理体制的确立既未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民主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社区管理仍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
二、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居民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评价普遍低下。“ 中国城市居民职业声望量表”的统计显示,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声望列排序为第53位,仅略高于殡仪馆工人、保姆、建筑业农民工等。
此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受文化、教育的水平偏低,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在社区工作的人员中受过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的比例较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和只受过初中文化教育的占了多数,基本上没有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着社区服务内涵方面的扩大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社区服务资金不足,资源整合不力
社区服务资金严重短缺。目前,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社区服务承担着相当部分的社会保障任务,因此政府应是社区服务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之一。二是社会捐助资金投入,这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资金来源。三是社区服务的自身积累。由于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自身积累能力相当弱小,积累的资金数量也十分有限。
社区内可供服务的资源分散。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区内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服务资源,主要供社区内部使用。虽然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社区一部分资源和职能已经归属社会,但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决定这种归属是一种不完全的归属,因此出现两种状况:一方面是社区内各种设施、资源不能与其他社区共享;另一方面是社区内现有资源使用不饱和,出现闲置浪费现象。因此,加强社区资源整合也是当前社区服务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社区服务存在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介入尺度。明确社区权限要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职能,合理介入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社区服务事项。把握政府介入的尺度是指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并表现为倡导、动员、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推广,用宏观的手段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 。
二、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
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的状况如何,是社区服务得以良性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社区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通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已逐渐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为主体、以志愿者为基础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总体上看,这支队伍尚处于粗放式的追求数量与外延扩张的发展阶段,而其服务的项目内涵、质量及专业化技能尚处于较低水平,这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在政府指导下,依靠社会教育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社区服务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此外,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设置见习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主任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研究员五个级别,并分别规定其任职资格条件和所享受的待遇。激励社会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进修热情,引导社区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走出困境。
其次,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事业,解决社区服务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创造条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引到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中来,努力培养一支富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并掌握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的新型社区服务工作者队伍。
三、多方筹集资金,开源节流,提高社区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社区服务事业资金作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政府有责任投入。从加强社会管理出发,政府应加大社区服务事业资金的投入力度。现阶段,政府应考虑把社区服务业作为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重点支持建设和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老年人、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益性服务设施,以及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等。根据社区服务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不同性质的特点,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通过建设示范项目或以补助、贴息等形式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要研究有利于社区建设投融资的具体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社区建设,吸引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捐赠赞助,共同推动社区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