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结合实际,现将食品监管工作汇报如下:
一、开展两会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南关分局本着高度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全力做好两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1月11日,南关分局接到省“两会”保障通知后,高位统筹、迅速行动,结合《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保障专题会议,明确“两会”期间驻点保障执法检查组成人员,确保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二是提前介入,排除隐患。与餐饮服务承接方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企业履行管理职能。先行组织属地监管人员对就餐场所、食品加工场所进行检查,重点排查食品原辅料进货查验、食品贮存保管、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消毒、食品留样等情况。三是严把关口,全程保障。“两会”期间,南关分局在各接待单位派驻3名监管人员24小时在岗进行保障服务,驻点人员围绕餐饮食品风险点,对接待单位采购的食材和菜单、从业人员晨检等进行重点审查,并充分发挥“明厨亮灶”视频监控设备全程监督作用,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开展春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为做好春节、元宵佳节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南关分局加大节日期间节令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对辖区商超、农贸市场等流通环节销售的元宵、汤圆类节令食品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涵盖预包装元宵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严防“三无”、质量不合格、过期变质的元宵、汤圆类食品流入百姓餐桌。执法人员现场督促相关从业人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综合治理。同时,执法人员对各经营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进店扫码、测温、佩戴口罩等措施,做好从业人员个人防护,保持经营场所消毒消杀和环境清洁。着力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切实保障饮食安全。节日期间,南关分局累计检查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副食品店等流通环节市场主体75家。
三、开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动。为落实省厅《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加强市场监管领域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1月22日,
南关分局召开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明确了行动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并对工作要求进行解读,要求在全面摸排集体用餐、特殊食品、网红餐厅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的基础上,加大对食品领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5户、保健食品432户,餐饮服务单位3200户、食品流通4100户 。
四 组织召开物防工作会。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市疫情防控“人物同防”精神,全力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的全链条管控,2月28日,10月20日南关区两次召开了疫情防控“物防”工作会议。 “物防组”成员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工作进展情况和下步工作安排,与会人员就如何高标准做好高风险冷链食品“物防”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会后,成员单位对辖区内餐饮店经营进口冷链食品进行了联合检查。
五、开展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专题培训。为进一步促进监管人员熟悉掌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运行机制,持续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维护辖区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3月1日,南关分局邀请专家为分局食品监管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培训。围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等法律法规进行生动讲解,重点突出食品安全事故有关概念、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任务、突发事件调查处置和案例解析等。10月13日开展了2022年度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桌面推演,并对食品监管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培训。
六、食品抽检核查处置工作。截至10月底,南关分局共收到市局食品抽检处交办的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60份,已全部处理完毕。同时,根据《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对极端突发情况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南关分局发挥食品快检作用,主要对果蔬类、畜禽肉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干制蔬菜等市民采购的热点食品,实施以农药残留、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碘盐含碘量、陈化粮、瘦肉精、硼砂、肉水分、甲醛等为检测项目的快速检测,并向市民及时、客观、准确的公布了快检信息,充分发挥了快检实效性强、覆盖面大的特点,大幅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靶向性,实现了快检力量互补、快检技术支撑、快检数据共享的良好格局,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认可,切实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把好关、站好岗。累计进行食品快速检测果蔬类农药残留4320余批次,熟食、腌制品亚硝酸盐180批次,干制蔬菜、菌类二氧化硫100批次,水发制品甲醛80批次,大米陈化粮40批次,碘盐含碘量30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吊白块40批次。
七、开展新学期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3月5日、8月30日开学季,为新学期师生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南关分局开展新学期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一是落实学校(托幼)食品安全责任。与学校负责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学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制度,开学前组织一次从业人员突发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学校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着重做好传染病(诺如病毒)预防、宣传、处置工作。二是做好餐饮服务环节疫情防控。严抓晨检制度落实,严格做好从业人员健康卫生、食品采购储存、工用具和经营场所卫生消毒等,对假期前储存的食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与学校“无接触配送”,学校禁止校园外食品(外卖)进入校园。三、开展专项监督执法检查。对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逐户开展监督检查,突出对食品原材料、从业人员管理、各项食品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做到工作落实到位,问题发现到位,及时整改到位,对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四、开展校园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10月13日分局走进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开展食品安全培训。
八、疫情期间多措并举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为保证疫情期间区域食品安全环境稳定,南关分局采取线上提示、随机抽查等方式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一是加强冷链排查管控。配合开展采样和核酸检测,建立冷链食品动态检查机制,强化追溯管理,督促经营单位履行进货查验制度。二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的食品生产企业、商超市场及供餐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采取现场核查、远程视频等方式查看“三证一码”、从业人员健康记录等。三是确保食品“入链”“进仓”。将生产经营进口冷链的相关企业纳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督促生产经营者提前备案,录入进销货信息,进仓集中管控。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160人次,检查自建冷库32家,未发现问题。
九、疫情期间加强保供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防范疫情期间保供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规范经营秩序,保障百姓饮食安全,南关分局持续做好保供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与区商务局沟通,及时掌握辖区内保供企业情况,南关分局13个市场监管所按照辖区属地原则每日派监督员进行线上监管,组织开展保供企业线上消毒教程学习。 二是要求保供商家禁止在中高风险区采购货物,严格落实消杀扫码、工作中万安全程穿防护服,佩戴口罩、查验核酸证明,严格执行线上销售无接触配送等疫情防控要求。三是加大保供单位监管频次,督促指导保供单位开展自查自检工作,监管人员开展线上检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登记等制度,切实保证货品可追、可溯、可查。
十、开展高考、中考保障及高三、初三学校复课食品安全检查。为确保高、中考期间及高三、初三学校复课师生食品安全南关分局戴也军副局长带领监管三科、属地所监管人员对学校食堂环境及食品采购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对校园周边酒店、超市进行了检查,确保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十一、开展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检查。随着中秋国庆节的来临,食品消费进入旺季,南关分局三项措施开展节日市场专项检查,节日期间突出重点单位、重点品种监督检查。以承办群体聚餐的大型餐饮服务单位、网红餐厅为重点监管对象,突出米面粮油、肉制品、水产品等食品的进货渠道等重点环节进行检查,特别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排查,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三证一码”和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节日期间共检查食品生产、销售、餐饮单位360家次,出动执人员180人次,责令整改10家。
十二、开展二十大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二十大期间派出13个检查组,出动检查人员260人次,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户,食品销售企业197户,特殊食品企业64户,餐饮服务单位77户,重点对商超、农贸市场是否售卖过期食品或“三无”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情况、餐饮服务单位消杀记录、食品购进渠道、索证索票等进行了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党的二十大期间,南关区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
十三、开展放心示范食品超市、农贸市场自我承诺活动,南关区共有31家食品经营企业参加了示范自我承诺活动。
十四、开展食品安全专整治。主要有餐饮具消毒、环境卫生、食品添加剂、校园周边、农贸市场、肉品及肉制品加工、过期食品、网经餐厅、集体聚餐、进口冷食品、早底市等经营环节开展了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整治的检查食我区食品安全情况稳中向好,截止目前未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做好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检查工作,加强日常监管,重点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隐患排查,落实企业主体年工作;
二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管工作。
三是重点开展“一老一小”校园食品安全检查,加大餐饮服务单位检查频次,持续推进“明㕑亮灶”工作
四是加强特殊食品监管,严格按照三示三化三不准要求从事经营活动。